English

医药保健市场 远来的和尚抢“念经”

■数据透视
1998-10-14 来源:生活时报 任惜 我有话说

随着国外医药公司涌入中国,这其中既有在国际知名的杨森、辉瑞等大公司,也有经营保健品的中小企业。以北京口岸为例,外资医药公司已经初具规模。

外资医药公司数量众多,尤以外地合资制药厂和本市合资保健品公司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已有132家外资医药保健品在北京口岸注册从事进出口业务,在为数众多的企业中,有制药厂62家,各类保健品公司共38家,另外还有16家专门从事药品经营的医药公司和众多国外医药公司设在本市的办事处。

进口额增长,出口额降低。今年1—9月,外资医药公司共进口各类药品价值2576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为一般贸易进口,共2517万美元,占总数的98%,进口各类医疗设备价值3066万美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口1078万美元,加工贸易进口836万美元,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期出口徘徊不前。共出口各类药品价值40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出口各类设备价值108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2%,无论是药品还是设备出口量都大大少于进口。

产品向保健品方向发展,但各公司间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越来越多的外资保健品公司在中国落户,在大城市尤为突出,但仍以中小企业趋多,仅鱼油、卵磷脂、褪黑素在市场上就有数十个品牌,在国外也有不只一家公司生产专供中国市场的鱼油产品。

近一两年来,外资医药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销售的本地制造国外品牌的药品和保健品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外资医药公司倾向于使用生产国原料,加大制成品现地销售的比例,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先进,这些产品与国内产品相比,还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国外大医药公司在华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多配以研究中心,在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持下,新药及新型保健品层出不穷,各外资药医公司还普遍采取强大的营销策略来支持本公司产品,特别是新药的销售,众多医学专业毕业的外资企业医药代表活跃于各大医院和药店。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医与药的逐渐分离,医药保健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还将继续下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